41bWkU57egw yrd.huanqiu.comarticle南京市建邺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e3pu6i31u1月20日,南京市建邺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五载耕耘,“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0,建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建邺又将实现怎样的目标?发挥韧劲,解码经济高质量发展密钥记者了解到,过去五年,建邺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取得实质性优化。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洪三场硬仗下的2020年,建邺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4%左右;全区(含烟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38亿元,其中区本级增长2.4%,税占比8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总量位居主城区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居主城区第二;实际利用外资超3.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位居主城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56元,增长5%……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为努力推动建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建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完成“小目标”,建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画下新的“施工图”:在巩固原有产业优势基础上,聚焦“小切口+新风口”,金融业向新金融业态聚焦,科技服务业从数字经济向消费互联网再向工业互联网聚焦,新一代未来产业向人工智能再向智慧交通公共技术平台聚焦;力争全省首支公募基金在建邺落地,引进金融类机构不少于350家;加快建设“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开工建设“智慧交通产业园”,打造车联感知、智能网联公共技术平台,试运行无人驾驶巴士,两年内集聚头部企业不少于5家、产业链企业不少于30家,打造“未来出行示范岛、智能驾驶创新区”;持续加大引培力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不少于1.5万户……赋能创新,加快打造创新名城展示区南京连续四年聚焦“创新名城”,而建邺的定位是创新密度最高的创新名城展示区。2020年以来,建邺“金融活水”潺潺、“科创森林”茂盛,创新活力得到了持续释放。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超100家、总量突破300家;签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3家,市级备案数主城区第一;新增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7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3人、全市第一。与南京主城其他区域板块相比,载体资源是建邺创新发展的突出优势。建邺整合社会载体和运营商,推出0元、1元、2元三梯次优质载体,专班推进、专业运营,“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落地见效。已签约运营“园中园”29个,盘活社会载体超1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360家;加快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2个市级产业链重点园区,分头推进证券投资基金、直播电商等区级特色“园中园”。在报告中检索,“创新”一词出现了40多次,建邺的创新未来提前“剧透”。报告提到,高水平打造创新平台、高效能集聚创新要素、高标准优化创新生态,以高密度创新强有力支撑建邺高质量发展。具体怎么做?报告指出,将依托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生态环保公共技术平台,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汇聚国内外高端研发资源,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中心;深入实施“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家,努力实现高企总量和增速在全市主城区“双进位”;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落实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发现培养集聚青年科技人才,力争集聚顶尖人才(团队)1个,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2名……此外,建邺区还将认真抓好市委“一号文”与区创新支持政策兑现,升级推出“建邺高新进园保3.0”版,整合精简金融产品、丰富资金供给来源,力争累计授信金额超50亿元。依托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南京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南京资本市场学院,联合创投领域知名机构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每日路演”品牌。联合头部投资机构设立直投基金,为科创企业“蓄水”“输血”。“莫愁”招牌,提升“建邺企服”政府形象池塘能养鱼,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重要。在建邺,为何大项目、好项目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这份报告中,记者找到了答案。组建区招商中心,莫愁湖街道、双闸街道试点“招商部长+招商专员”模式,通过产业链、中介机构、海内外社团等延展招商手臂,初步形成投促局管理考核、园区街道主力冲锋、市场化力量获客导流的全体系招商网络;推行“三自主一剥离”模式,深化园区去行政化改革。落实“建邺合伙人”计划,“小莫”服务专员提供“十莫愁”服务;组建市场化运营的企业服务公司,提供融资对接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四点半课堂”等生活化服务。在南京市率先发布个人、企业“一件事”服务清单,同比压减材料24%、压缩时间35%;打造区、街两级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政务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延伸,在全省率先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全年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40场,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不少于100个、到资率不少于20%,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不少于600亿元。”在已取得的成绩下,报告中提到,2021年要协同发力提升招商质效,进一步健全全体系招商网络,实施产业链招商,瞄准金融科技、证券投资基金、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实施载体招商,提高“小分队”招商频次和精度,更大范围招引优质运营商和企业,新挂牌“园中园”不少于10个;实施资本招商,以社会资本导流获客,建立资本纽带、引导企业落户。同时,深化企业发展难题“面对面”交办机制以及“小莫”服务专员、金融专员走访服务机制,支持存量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建邺企业联盟”平台作用,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加强服务互动、增强企业黏性。市场化运作企业服务公司,做精个性化生活化服务项目,擦亮“建邺企服”金字招牌。江苏经济报记者 刘 菁1611198647482责编:朱虹宇交汇点161119864748211[]{"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1月20日,南京市建邺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五载耕耘,“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0,建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建邺又将实现怎样的目标?发挥韧劲,解码经济高质量发展密钥记者了解到,过去五年,建邺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产业结构取得实质性优化。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防汛抗洪三场硬仗下的2020年,建邺依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增长4%左右;全区(含烟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138亿元,其中区本级增长2.4%,税占比8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总量位居主城区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居主城区第二;实际利用外资超3.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位居主城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56元,增长5%……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为努力推动建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今年,建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完成“小目标”,建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画下新的“施工图”:在巩固原有产业优势基础上,聚焦“小切口+新风口”,金融业向新金融业态聚焦,科技服务业从数字经济向消费互联网再向工业互联网聚焦,新一代未来产业向人工智能再向智慧交通公共技术平台聚焦;力争全省首支公募基金在建邺落地,引进金融类机构不少于350家;加快建设“新型公交都市先导区”,开工建设“智慧交通产业园”,打造车联感知、智能网联公共技术平台,试运行无人驾驶巴士,两年内集聚头部企业不少于5家、产业链企业不少于30家,打造“未来出行示范岛、智能驾驶创新区”;持续加大引培力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不少于1.5万户……赋能创新,加快打造创新名城展示区南京连续四年聚焦“创新名城”,而建邺的定位是创新密度最高的创新名城展示区。2020年以来,建邺“金融活水”潺潺、“科创森林”茂盛,创新活力得到了持续释放。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超100家、总量突破300家;签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3家,市级备案数主城区第一;新增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7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3人、全市第一。与南京主城其他区域板块相比,载体资源是建邺创新发展的突出优势。建邺整合社会载体和运营商,推出0元、1元、2元三梯次优质载体,专班推进、专业运营,“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落地见效。已签约运营“园中园”29个,盘活社会载体超1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360家;加快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2个市级产业链重点园区,分头推进证券投资基金、直播电商等区级特色“园中园”。在报告中检索,“创新”一词出现了40多次,建邺的创新未来提前“剧透”。报告提到,高水平打造创新平台、高效能集聚创新要素、高标准优化创新生态,以高密度创新强有力支撑建邺高质量发展。具体怎么做?报告指出,将依托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生态环保公共技术平台,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汇聚国内外高端研发资源,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中心;深入实施“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家,努力实现高企总量和增速在全市主城区“双进位”;建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落实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发现培养集聚青年科技人才,力争集聚顶尖人才(团队)1个,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2名……此外,建邺区还将认真抓好市委“一号文”与区创新支持政策兑现,升级推出“建邺高新进园保3.0”版,整合精简金融产品、丰富资金供给来源,力争累计授信金额超50亿元。依托南京金鱼嘴基金街区、南京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南京资本市场学院,联合创投领域知名机构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每日路演”品牌。联合头部投资机构设立直投基金,为科创企业“蓄水”“输血”。“莫愁”招牌,提升“建邺企服”政府形象池塘能养鱼,水质等环境因素非常重要。在建邺,为何大项目、好项目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这份报告中,记者找到了答案。组建区招商中心,莫愁湖街道、双闸街道试点“招商部长+招商专员”模式,通过产业链、中介机构、海内外社团等延展招商手臂,初步形成投促局管理考核、园区街道主力冲锋、市场化力量获客导流的全体系招商网络;推行“三自主一剥离”模式,深化园区去行政化改革。落实“建邺合伙人”计划,“小莫”服务专员提供“十莫愁”服务;组建市场化运营的企业服务公司,提供融资对接等专业化服务以及“四点半课堂”等生活化服务。在南京市率先发布个人、企业“一件事”服务清单,同比压减材料24%、压缩时间35%;打造区、街两级审批服务综合执法一体化平台,政务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延伸,在全省率先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全年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40场,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不少于100个、到资率不少于20%,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不少于600亿元。”在已取得的成绩下,报告中提到,2021年要协同发力提升招商质效,进一步健全全体系招商网络,实施产业链招商,瞄准金融科技、证券投资基金、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实施载体招商,提高“小分队”招商频次和精度,更大范围招引优质运营商和企业,新挂牌“园中园”不少于10个;实施资本招商,以社会资本导流获客,建立资本纽带、引导企业落户。同时,深化企业发展难题“面对面”交办机制以及“小莫”服务专员、金融专员走访服务机制,支持存量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建邺企业联盟”平台作用,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加强服务互动、增强企业黏性。市场化运作企业服务公司,做精个性化生活化服务项目,擦亮“建邺企服”金字招牌。江苏经济报记者 刘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