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soH8hl5o3 yrd.huanqiu.comarticle金鱼嘴资讯|第148期: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谱写绿色发展篇章——三家相关企业正寻找融资/e3pu6i31u/eecc3i4cj/elo69b7ha内容导视 要闻速览: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表示,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电力可靠性管理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基础;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 融资需求: ◆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水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绿道至简智能制造(南京)有限公司正开展新一轮融资计划。 投资需求: ◆寻找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质项目。 融资快报: ◆企业服务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半导体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融资快报。 要闻速览 1.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废旧设备资源物尽其用,做好基金和贷款项目中废旧设备回收利用工作。 2.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17日表示,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制造和现代化水平,全年整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实现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智能光伏示范引领初见成效,市场应用持续拓展扩大。 3.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2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3%、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81%,已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4.据国家能源局网站22日消息,《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国家能源局指出,电力可靠性管理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基础。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主体责任,电力企业要建立电力可靠性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协同,形成覆盖电力生产供应各环节的可靠性全过程管理机制。 5.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融资需求 【节能环保 】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①融资需求 近期拟股权融资5000万元 ②企业简介 公司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科的科技与人才优势组建的高科技工程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石化行业VOCs治理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单位。具有住建部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甲级、住建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甲级等资质。 ③企业亮点 ◆公司现有人员180多名,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另有40余名博士后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研发工作。具有环境、市政、化工、生物、材料、机械及工业自动化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发团队、一流的查新和试验平台,为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支持。 ◆公司承担科技部企业创新基金及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等多项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为数十个工业园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废水处理与回用、有毒恶臭气体污染控制、固废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重大风险防范及事故应急等方面的技术咨询、综合解决方案及工程设计,成功创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节能环保 】南京水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①融资需求 近期拟股权融资1000-3000万元 ②企业简介 致力于水环境治理领域,集预处理、生化处理、膜处理、分盐处理、结晶处理全流程,研发、设计、管理咨询、施工、运维、检测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商。水清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科研发展为基础来推进“双碳”行动,业务范围涉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河湖水环境等,主要产品有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 电去离子技术(EDI)、自养反硝化脱氮生物系统、中空纤维膜(MBR)、平膜微滤等。 ③企业亮点 ◆公司人才团队紧密依托南开大学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取得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并获得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储备一批具备重大应用前景的在研技术,提供持续技术更新与领先优势。 ◆由环境工程、建筑工程、资本运作等领域从业近20年的资深专家组成,在水污染处理及再生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施经验。 【节能环保 】绿道至简智能制造(南京)有限公司 ①融资需求 近期拟股权融资1000万元 ②企业简介 绿道至简智能制造(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包装专用设备制造;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致力于环保新材料、制备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通过对聚乙烯材料改性,研发出一种减震保温新材料,提高材料的延展率、保温性和降解程度,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准、具有定型记忆功能、性柔质轻且具弹性。 ③企业亮点 ◆产品除可用于生鲜电商、外卖、快递包装外,还能应用于餐饮、儿童玩具、养殖种植、游乐设施、装饰建材等需要减震、抗压、保温的场景。成为继第一代聚苯乙烯(环保限制使用)和第二代聚丙乙烯(成本较高)之后的第三代实用技术。 ◆目前,企业已完成包装领域的研发,产品可折叠、保温减震、包装减量、其运储成本下降40%,清洁成本下降60%,牢固程度能确保50次以上循环使用,是循环包装,尤其是快递保温包装产品的一种优选解决方案。 如有对接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人:吴同学 联系方式:(025)83538221/17551016917 投资需求 行业分类:新能源、新材料 企业类型: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电新材料等相关领域企业。 投资阶段:早中期 单笔规模:5000万元内 投资形式:股权直投 行业分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企业类型: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大数据处理等相关领域企业。 投资阶段:天使类-B轮 单笔规模:可谈 投资形式:股权直投 如有对接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人:徐同学 联系方式: (025)83538221/18912934112 融资快报 企业服务产业 北京牛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以科技和创新驱动的教育科技公司,致力于为技术求职者提供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同时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招聘解决方案,并为二者搭建桥梁,构建从学习到职业的良性生态圈。近日,牛客网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建邺区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投资GP五源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老虎环球基金、神骐资本等。 人工智能产业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集巡检机器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解决方案、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和省级专精特新、培育独角兽企业。目前,天创机器人已有包括室内外轮式巡检机器人、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等多个系列机器人批量化应用,为电力新能源、油气化工、冶金矿山、公用事业等行业提供“现场医护”式智能运维全栈服务。近日,天创机器人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邺区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投资GP毅达资本领投。半导体产业 苏州迅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信号链模拟芯片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宽带低延时数据转换芯片、高速高精度数据转换芯片的国产化,并提供芯片定制方案和全方位的系统服务。近日,迅芯微电子完成新一轮超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新微资本、金浦新潮、优利德等,老股东中鑫资本追加投资。 智能制造产业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触觉反馈解决方案,核心硬件产品为真物理泛宽频触觉引擎,具体产品线有高性能泛宽频振动引擎、创新声学产品(屏幕发声、骨传导)等。公司自成立以来,已与Pico、Nolo、Tourbox等众多客户达成战略合作。近日,索迩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银国际领投。 延伸阅读 近期欧盟出台《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对电动汽车电池分阶段实施碳足迹披露、性能等分级和最大限值,并规定了最低回收目标,电池制造商需自费组织废旧电池分类收集、运输、回收事宜,未满足相关要求的或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这一法规和欧盟计划于2023年10月实施的“碳关税”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碳贸易壁垒”。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特别是在海外市场亮点频现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亟待补上的短板。2022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与此同时,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额超过3400亿元,同比增长86.7%,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增长极。面对日益显现的“碳贸易壁垒”,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降低动力电池碳足迹势在必行。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抢跑”,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占据了产业优势。然而,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则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尤其是目前动力电池“身份证”维护追溯尚未畅通,回收政策尚未完善,同时回收电池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导致行业内“小作坊”数量远多于“正规军”,不少从事电池回收业务的小微企业或店铺甚至不具备专业电池处置资质,这不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散、乱”的局面。业界普遍认为,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设和溯源管理,平衡好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与环境目标已迫在眉睫。事实上,高效、自动化、智能回收与电池本身的结构、架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电池的初始设计端,包括电芯、电池包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将来的拆解便利性。业界预计,在2050年将有一半的电池材料来自回收循环,而在下一代的电池回收体系中,智能化水平、自动化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回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正是抓住了百年汽车工业的变革机遇,在汽车业向绿色环保转轨的大变局中抢跑新能源赛道,从而跨越国际车企在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技术领域构筑的专利护城河,让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渗透率还是技术水平,都有出色的表现,然而要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补上动力电池回收这一新能源汽车零碳产业链上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世界各国在动力电池回收等新能源车材料回收利用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我国汽车业如果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占领产业价值链高地,将进一步强化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1677547853713责编:李冰金鱼嘴每日路演167754486000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88f0f4d4dfb1272e1af0e576e2fd2ed.png{"email":"libing@huanqiu.com","name":"李冰"}
内容导视 要闻速览: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表示,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电力可靠性管理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基础;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 融资需求: ◆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水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绿道至简智能制造(南京)有限公司正开展新一轮融资计划。 投资需求: ◆寻找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质项目。 融资快报: ◆企业服务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半导体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融资快报。 要闻速览 1.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废旧设备资源物尽其用,做好基金和贷款项目中废旧设备回收利用工作。 2.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17日表示,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制造和现代化水平,全年整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实现持续增长,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提升,智能光伏示范引领初见成效,市场应用持续拓展扩大。 3.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2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31.3%、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81%,已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4.据国家能源局网站22日消息,《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近日发布。国家能源局指出,电力可靠性管理是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基础。完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企业可靠性管理主体责任,电力企业要建立电力可靠性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协同,形成覆盖电力生产供应各环节的可靠性全过程管理机制。 5.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融资需求 【节能环保 】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①融资需求 近期拟股权融资5000万元 ②企业简介 公司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科的科技与人才优势组建的高科技工程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石化行业VOCs治理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单位。具有住建部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专项设计甲级、住建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甲级等资质。 ③企业亮点 ◆公司现有人员180多名,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另有40余名博士后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研发工作。具有环境、市政、化工、生物、材料、机械及工业自动化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发团队、一流的查新和试验平台,为公司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支持。 ◆公司承担科技部企业创新基金及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等多项科技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为数十个工业园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废水处理与回用、有毒恶臭气体污染控制、固废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重大风险防范及事故应急等方面的技术咨询、综合解决方案及工程设计,成功创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节能环保 】南京水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①融资需求 近期拟股权融资1000-3000万元 ②企业简介 致力于水环境治理领域,集预处理、生化处理、膜处理、分盐处理、结晶处理全流程,研发、设计、管理咨询、施工、运维、检测全过程的综合服务商。水清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科研发展为基础来推进“双碳”行动,业务范围涉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河湖水环境等,主要产品有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 电去离子技术(EDI)、自养反硝化脱氮生物系统、中空纤维膜(MBR)、平膜微滤等。 ③企业亮点 ◆公司人才团队紧密依托南开大学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取得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并获得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储备一批具备重大应用前景的在研技术,提供持续技术更新与领先优势。 ◆由环境工程、建筑工程、资本运作等领域从业近20年的资深专家组成,在水污染处理及再生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施经验。 【节能环保 】绿道至简智能制造(南京)有限公司 ①融资需求 近期拟股权融资1000万元 ②企业简介 绿道至简智能制造(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主营业务包括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销售;包装专用设备制造;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致力于环保新材料、制备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公司通过对聚乙烯材料改性,研发出一种减震保温新材料,提高材料的延展率、保温性和降解程度,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准、具有定型记忆功能、性柔质轻且具弹性。 ③企业亮点 ◆产品除可用于生鲜电商、外卖、快递包装外,还能应用于餐饮、儿童玩具、养殖种植、游乐设施、装饰建材等需要减震、抗压、保温的场景。成为继第一代聚苯乙烯(环保限制使用)和第二代聚丙乙烯(成本较高)之后的第三代实用技术。 ◆目前,企业已完成包装领域的研发,产品可折叠、保温减震、包装减量、其运储成本下降40%,清洁成本下降60%,牢固程度能确保50次以上循环使用,是循环包装,尤其是快递保温包装产品的一种优选解决方案。 如有对接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人:吴同学 联系方式:(025)83538221/17551016917 投资需求 行业分类:新能源、新材料 企业类型: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锂电新材料等相关领域企业。 投资阶段:早中期 单笔规模:5000万元内 投资形式:股权直投 行业分类:人工智能、智能制造 企业类型: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大数据处理等相关领域企业。 投资阶段:天使类-B轮 单笔规模:可谈 投资形式:股权直投 如有对接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人:徐同学 联系方式: (025)83538221/18912934112 融资快报 企业服务产业 北京牛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以科技和创新驱动的教育科技公司,致力于为技术求职者提供能力提升解决方案,同时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招聘解决方案,并为二者搭建桥梁,构建从学习到职业的良性生态圈。近日,牛客网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建邺区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投资GP五源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老虎环球基金、神骐资本等。 人工智能产业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集巡检机器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解决方案、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和省级专精特新、培育独角兽企业。目前,天创机器人已有包括室内外轮式巡检机器人、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等多个系列机器人批量化应用,为电力新能源、油气化工、冶金矿山、公用事业等行业提供“现场医护”式智能运维全栈服务。近日,天创机器人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邺区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投资GP毅达资本领投。半导体产业 苏州迅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信号链模拟芯片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宽带低延时数据转换芯片、高速高精度数据转换芯片的国产化,并提供芯片定制方案和全方位的系统服务。近日,迅芯微电子完成新一轮超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新微资本、金浦新潮、优利德等,老股东中鑫资本追加投资。 智能制造产业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触觉反馈解决方案,核心硬件产品为真物理泛宽频触觉引擎,具体产品线有高性能泛宽频振动引擎、创新声学产品(屏幕发声、骨传导)等。公司自成立以来,已与Pico、Nolo、Tourbox等众多客户达成战略合作。近日,索迩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银国际领投。 延伸阅读 近期欧盟出台《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对电动汽车电池分阶段实施碳足迹披露、性能等分级和最大限值,并规定了最低回收目标,电池制造商需自费组织废旧电池分类收集、运输、回收事宜,未满足相关要求的或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这一法规和欧盟计划于2023年10月实施的“碳关税”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碳贸易壁垒”。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特别是在海外市场亮点频现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亟待补上的短板。2022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与此同时,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额超过3400亿元,同比增长86.7%,创历史新高。海外市场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增长极。面对日益显现的“碳贸易壁垒”,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降低动力电池碳足迹势在必行。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抢跑”,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占据了产业优势。然而,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则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尤其是目前动力电池“身份证”维护追溯尚未畅通,回收政策尚未完善,同时回收电池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导致行业内“小作坊”数量远多于“正规军”,不少从事电池回收业务的小微企业或店铺甚至不具备专业电池处置资质,这不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也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散、乱”的局面。业界普遍认为,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设和溯源管理,平衡好电池全生命周期性能与环境目标已迫在眉睫。事实上,高效、自动化、智能回收与电池本身的结构、架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电池的初始设计端,包括电芯、电池包的设计,就需要考虑将来的拆解便利性。业界预计,在2050年将有一半的电池材料来自回收循环,而在下一代的电池回收体系中,智能化水平、自动化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回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正是抓住了百年汽车工业的变革机遇,在汽车业向绿色环保转轨的大变局中抢跑新能源赛道,从而跨越国际车企在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技术领域构筑的专利护城河,让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渗透率还是技术水平,都有出色的表现,然而要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补上动力电池回收这一新能源汽车零碳产业链上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世界各国在动力电池回收等新能源车材料回收利用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我国汽车业如果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占领产业价值链高地,将进一步强化在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