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IokmtKkde1 yrd.huanqiu.comarticle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一城山水里的常熟人如何自在生活/e3pu6i31u这幅由乾隆(1736-1795)年间宫廷画家周鲲创作的《升平万国图》,长480.5cm,高31.3cm,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当时常熟的湖山胜迹、社会风情,被誉为“江南版《清明上河图》”。《升平万国图》现藏于台北故宫,描绘的是常熟风情,创作者周鲲是常熟人。“常熟的一城山水,历经百年千年,我们如今驾车经过的阜成门,在《升平万国图》里已经存在了200多年。只有当我们把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串联在一起,才有可能达至自在生活的境界。”从2007年便开始投身两岸文化交流的两岸书院创始人、院长赵丽娜也是常熟人,她认为,“人是历史的产物,但历史不是与你我无关的孤立事件,而是承载我们每个人生活场景的现场所在。文化交流的要义,就是把当代人的生活场景,在历史现场呈现出来,来感动我们当下的人生瞬间。”9月中旬,澎湃新闻慕名来到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常熟。从沙家浜畔到阳澄湖边,从郁郁葱葱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到满眼碧波的尚湖风景区……山水胜景与这座小城里悠闲自在的人们,以及走访的几位常熟生活家,都让生活在快节奏大都市里的我们羡慕不已。在江南的烟雨中走马观花的我们,很难说能对这座城市有多么深刻的认知。但正如“一城山水、自在生活”的常熟文旅品牌所昭示的那样,在这片“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的“鱼米之乡”,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无时无刻不交织在一起,这三个关键词,也许是常熟自在生活的底色,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密码。是历史现场,也是生活场景常熟有6700年人类活动史、1700年建城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綵衣堂、崇教兴福寺塔、赵用贤宅、燕园、言子专祠、聚沙塔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3处。常熟还是虞山琴派、虞山画派、虞山诗派、虞山印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曲艺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场景如常熟街市,或者标志性建筑如方塔等,都能在《升平万国图》中找到或者看到。很多常熟人在高铁站看到那幅水墨长卷时,会禁不住发出惊叹:“哇,200多年前的阜成门,和今天既一样又不一样。”也有上了年纪的常熟人,在虞山公园脚下的两岸书院找到赵丽娜,跟她说:“《升平万国图》里这个地方为什么有座桥,桥为什么是竖的呢?因为这里当年有一条河。”这些经由文化传递的感动,一次又一次激发起赵丽娜的动力与热情。“我们生活在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现场,这些生活场景中,充满了能够感动我们的人生瞬间。文化是什么?是一种‘日用而不觉’的存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包裹在文化中,但文化又是很抽象很难被觉察到的,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而那些闪耀在人类文化星空中的风流人物,远有兴东吴文教的先驱、孔门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富春山居图》作者、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清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近有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等,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人杰地灵的注脚。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是幸福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历史现场与生活场景。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也可以借由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感知这座城市的自在生活,与有荣焉。温婉、坚韧、精致、风雅作家金曾豪是土生土长的常熟人,在他看来,作为江南文化典型代表的常熟,其生活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温婉、坚韧、精致、风雅。“温婉是底色,代表了性格中的平和;坚韧,表明了这里人们的勤劳与工匠精神;精致和风雅,则是对江南人追求诗性文化的概括。”金曾豪认为,可把红木椅子视为江南文化的具象代表,“一把红木椅子里,有实用有审美,有传统的优雅有现代的包容,既立足于现实生活又超脱于现实生活。”这种自在,当然要拜“岁岁丰收常熟田”的客观条件所赐。常熟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境内四时蔬果、山珍河鲜应有尽有,兴福蕈油面、石梅盘香饼、王四叫花鸡、王四桂花酒、虞山绿茶、马詠斋熏腊产品、梅花糕、桂花栗、鸭血糯,还有大家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说起当地美食,金曾豪如数家珍,“这些食材,都产自当地,美食的重点并不在于价格高低,而在于尽最大限度发掘食材本身的风味与风土,恰恰在这个方面,常熟人下足了功夫。”但客观条件毕竟是外在的,真正的自在,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客观条件让常熟人衣食无忧,不至于为了温饱而终日焦虑,这种内心的平和与坦然,才是构成自在生活的主要因素。”金曾豪对澎湃新闻说,“只要具备了这种心境,哪怕条件很差,也会追求美、追求诗意。”江南,常来常熟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江南。每个人心里的江南,都是一抹靓丽的颜色。400多年前的明代,诗人沈玄在中秋傍晚乘船路过常熟,有感于吴地琴川、溪流青山,又联想起当地历史人物齐景公爱女、言子,吟唱一曲《过海虞》: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吟诗看月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沈玄赏过的明月,依然阴晴圆缺于你我的日子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已经成为描述常熟的千古名句。这就是常熟的“一城山水”,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个江南的地理风貌。而在把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交织在一起的赵丽娜身上,在温婉、坚韧、精致、风雅的金曾豪身上,以及专研苏作宋式家具的煮雪山房主人陶冶、程序员回乡创业一个人带动一个澳洲淡水龙虾产业的新农民陶胜、生活在常熟13年开了一家美式餐厅酒吧却坚定认为自己是个作家的纽约客菲利普等常熟生活家身上,以及关切地问我能不能吃饱的环卫老爷爷、不断嘘寒问暖的餐馆老板娘身上,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善意与优雅。“一城山水”是地理、是历史,“自在生活”是你我、是人文。两者的合二为一,恐怕才是人们心底的真正江南。江南,可以存在于想象中,更可以常来常熟。(澎湃新闻城市观察员 戚德志)1722310446994责编:岳芳青澎湃新闻172231049884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8a324c570394cf8a6693859c3a67a9b4.jpg{"email":"yuefangqing@huanqiu.com","name":"岳芳青"}
这幅由乾隆(1736-1795)年间宫廷画家周鲲创作的《升平万国图》,长480.5cm,高31.3cm,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当时常熟的湖山胜迹、社会风情,被誉为“江南版《清明上河图》”。《升平万国图》现藏于台北故宫,描绘的是常熟风情,创作者周鲲是常熟人。“常熟的一城山水,历经百年千年,我们如今驾车经过的阜成门,在《升平万国图》里已经存在了200多年。只有当我们把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串联在一起,才有可能达至自在生活的境界。”从2007年便开始投身两岸文化交流的两岸书院创始人、院长赵丽娜也是常熟人,她认为,“人是历史的产物,但历史不是与你我无关的孤立事件,而是承载我们每个人生活场景的现场所在。文化交流的要义,就是把当代人的生活场景,在历史现场呈现出来,来感动我们当下的人生瞬间。”9月中旬,澎湃新闻慕名来到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常熟。从沙家浜畔到阳澄湖边,从郁郁葱葱的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到满眼碧波的尚湖风景区……山水胜景与这座小城里悠闲自在的人们,以及走访的几位常熟生活家,都让生活在快节奏大都市里的我们羡慕不已。在江南的烟雨中走马观花的我们,很难说能对这座城市有多么深刻的认知。但正如“一城山水、自在生活”的常熟文旅品牌所昭示的那样,在这片“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的“鱼米之乡”,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无时无刻不交织在一起,这三个关键词,也许是常熟自在生活的底色,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密码。是历史现场,也是生活场景常熟有6700年人类活动史、1700年建城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綵衣堂、崇教兴福寺塔、赵用贤宅、燕园、言子专祠、聚沙塔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3处。常熟还是虞山琴派、虞山画派、虞山诗派、虞山印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曲艺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场景如常熟街市,或者标志性建筑如方塔等,都能在《升平万国图》中找到或者看到。很多常熟人在高铁站看到那幅水墨长卷时,会禁不住发出惊叹:“哇,200多年前的阜成门,和今天既一样又不一样。”也有上了年纪的常熟人,在虞山公园脚下的两岸书院找到赵丽娜,跟她说:“《升平万国图》里这个地方为什么有座桥,桥为什么是竖的呢?因为这里当年有一条河。”这些经由文化传递的感动,一次又一次激发起赵丽娜的动力与热情。“我们生活在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现场,这些生活场景中,充满了能够感动我们的人生瞬间。文化是什么?是一种‘日用而不觉’的存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被包裹在文化中,但文化又是很抽象很难被觉察到的,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而那些闪耀在人类文化星空中的风流人物,远有兴东吴文教的先驱、孔门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富春山居图》作者、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清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近有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等,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人杰地灵的注脚。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是幸福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历史现场与生活场景。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也可以借由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感知这座城市的自在生活,与有荣焉。温婉、坚韧、精致、风雅作家金曾豪是土生土长的常熟人,在他看来,作为江南文化典型代表的常熟,其生活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温婉、坚韧、精致、风雅。“温婉是底色,代表了性格中的平和;坚韧,表明了这里人们的勤劳与工匠精神;精致和风雅,则是对江南人追求诗性文化的概括。”金曾豪认为,可把红木椅子视为江南文化的具象代表,“一把红木椅子里,有实用有审美,有传统的优雅有现代的包容,既立足于现实生活又超脱于现实生活。”这种自在,当然要拜“岁岁丰收常熟田”的客观条件所赐。常熟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境内四时蔬果、山珍河鲜应有尽有,兴福蕈油面、石梅盘香饼、王四叫花鸡、王四桂花酒、虞山绿茶、马詠斋熏腊产品、梅花糕、桂花栗、鸭血糯,还有大家熟知的阳澄湖大闸蟹……说起当地美食,金曾豪如数家珍,“这些食材,都产自当地,美食的重点并不在于价格高低,而在于尽最大限度发掘食材本身的风味与风土,恰恰在这个方面,常熟人下足了功夫。”但客观条件毕竟是外在的,真正的自在,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客观条件让常熟人衣食无忧,不至于为了温饱而终日焦虑,这种内心的平和与坦然,才是构成自在生活的主要因素。”金曾豪对澎湃新闻说,“只要具备了这种心境,哪怕条件很差,也会追求美、追求诗意。”江南,常来常熟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江南。每个人心里的江南,都是一抹靓丽的颜色。400多年前的明代,诗人沈玄在中秋傍晚乘船路过常熟,有感于吴地琴川、溪流青山,又联想起当地历史人物齐景公爱女、言子,吟唱一曲《过海虞》: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吟诗看月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沈玄赏过的明月,依然阴晴圆缺于你我的日子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已经成为描述常熟的千古名句。这就是常熟的“一城山水”,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个江南的地理风貌。而在把历史现场、生活场景、人生瞬间交织在一起的赵丽娜身上,在温婉、坚韧、精致、风雅的金曾豪身上,以及专研苏作宋式家具的煮雪山房主人陶冶、程序员回乡创业一个人带动一个澳洲淡水龙虾产业的新农民陶胜、生活在常熟13年开了一家美式餐厅酒吧却坚定认为自己是个作家的纽约客菲利普等常熟生活家身上,以及关切地问我能不能吃饱的环卫老爷爷、不断嘘寒问暖的餐馆老板娘身上,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善意与优雅。“一城山水”是地理、是历史,“自在生活”是你我、是人文。两者的合二为一,恐怕才是人们心底的真正江南。江南,可以存在于想象中,更可以常来常熟。(澎湃新闻城市观察员 戚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