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PUefbZATH yrd.huanqiu.comarticle繁华永续 巨丽长存——谱写姑苏千年古城保护的示范答卷/e3pu6i31u/eecc38g1f10月26日,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苏州市姑苏区是全国首个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设立保护区的城区,承担着古城保护中先行先试的任务。自2022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设立以来,姑苏区始终坚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指导原则,持续做优做精古城“续、多、新”三篇文章,努力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谱写出姑苏千年古城保护的示范答卷。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是著名作家王蒙在《苏州赋》中对姑苏古城的由衷赞誉。姑苏区是包含19.2平方千米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苏州市核心城区,拥有全国唯一的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基本保持着宋代《平江图》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平江路、山塘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拙政园、狮子林等8处园林和大运河5个核心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500余处。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姑苏古城“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深厚底蕴,更是千百代姑苏人民为中华灿烂文明创造的辉煌财富。近年来,姑苏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突出“保护优先”,坚持“活化利用”,尤其是在古建筑“修旧如旧”和“延年益寿”的保护利用方面,充分体现了“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的苏州文化精髓。位于钮家巷的王宅修缮项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要求,保留原真性与建筑特色,尤其是王宅最具江南民居特色的西山墙“边贴”木构架,在这次修缮中被精心保留与精致修复,成为再现古建筑历史文化韵味的生动样本。仅在今年以来,姑苏区完成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项目还包括德邻堂吴宅,悬桥巷钱伯煊故居,丹阳码头一弄2号等。10月26日,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当天,桃花坞美术馆正式开馆,这是围绕唐寅故居文化区再现和延续“千年姑苏城,风雅桃花坞”人文景观的一项重点保护利用项目。同时,位于五卅路的子城片区迎来了“金城新村”的开街,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微更新、微整治的前提下,金城新村的古建老宅得到妥善保护修缮、设施配套和环境品质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在古城中心营造了一个独具姑苏人文神韵的文商旅复合空间。通过不断探索和积极实践,姑苏区在古城保护领域取得了喜人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累计有8项做法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为全国最多;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也是苏州市唯一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的项目;“多目标、多维度和多尺度耦合的苏州古城有机更新城市设计”项目荣获2024年度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卓越规划设计奖”,是姑苏区首次在保护更新类规划项目上获得国际规划学界最高奖项。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运河纵贯,江海联横。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这是真正的苏州人、苏州文史专家林锡旦所描摹的故乡历史繁华景致。他在饱含深情地赞叹“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的同时,更是期许“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的精神。今天,面对繁重的千年古城保护任务,积极践行“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既是再现姑苏繁华的现实课题,也是续写古城辉煌的时代要求。近年来,姑苏区坚持以“争创第一”的精神,着力在古城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上“率先探索”,多策并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多方筹措古城保护资金方面,2023年,姑苏区与国开行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利用工程二期项目战略签约,与苏创投合作成立10亿元规模名城保护产业基金,国资国企合作力度持续加大,为古城保护注入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在古城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正式发布《苏州市姑苏区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使姑苏区成为江苏省率先试点建筑师负责制的城区。目前,姑苏区在古城54个街坊实施了社区规划师队伍全覆盖,取得了以“精英建筑师”打造古城保护“精品示范项目”的联动效应。虎丘正山门段环境提升工程、唐寅故居文化区、苏州市方志馆新馆、唐寅祠、按察使署旧址主体等关键点位修缮工程的高质量完成,体现了姑苏古城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在古城保护社会资源整合方面,姑苏区于2023年推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将参与古城保育活化的每个主体都作为“伙伴对象”,构建了“线下”政府主导,以民生和公益为主,鼓励产权人自主保护利用;“线上”搭建发布平台,促进社会多元参与的保护利用新模式。“伙伴计划”发布平台将处于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内,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和姑苏区属国企所持有、且适宜开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作为试点,按照“一宅一策”面向社会发布“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截至2024年10月,“伙伴计划”发布平台累计上线古建老宅69座,吸引社会资本完成活化利用26座,使用方向涵盖文化展陈、非遗体验、开放式酒店、特色餐饮等。其中,潘祖荫故居项目(探花府)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在现代科技和数字化场景融入古城保护方面,姑苏区以“引潮”和“领潮”姿态,着力塑造古城新貌、时代交错的“古今一同新姑苏”的潮流体验感。由姑苏区倾力打造的“数‘绘’千年古城”项目,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的成果。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今年7月,苏州市以“数智古城在苏州”为主题,启动“古城创新大赛”,聚焦数智场景和古城结合的保护利用创新模式,面向世界广泛征集“古城公共空间”复兴方案,凝练古城数智保护策略和经验,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大赛吸引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学子和一批高水平设计机构的青年设计师踊跃参与。大赛的获奖作品大多选取了苏州古城的街巷、水系、公园作为设计对象,有的以经典名著、非遗文化为灵感,用数智技术赋予古老街区全新生机;有的聚焦潮流商圈,烟火市集,以AI技术为笔,绘出古今交融的活力画卷。今天,众多具有率先示范意义的创新性古城保护利用举措,赋予了姑苏崭新的“吴郡滋生之源”,让“八方生机依存”换上了时代潮流的“繁华新装”。诚宇宙间第一大都会由清代画家徐扬绘制的《姑苏繁华图》,是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齐名的全景式历史画卷。这一“古今第一长卷”中,绘有人物12000余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房舍2000余栋,“天堂姑苏”的姹紫嫣红、湖光山色、街巷集市、市井风情,都被全景式地展示在这幅12米长的高头长卷之上。无怪乾隆年间,苏州城被称为“诚宇宙间第一大都会”!今天,千年苏州古城在新时代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正在续写繁华胜景,永驻巨丽风貌。十全街的历史远可追溯到春秋吴国时代,历经宋代的定名缔造,再到清代乾隆“南巡”苏州的加持,使之成为最能体现姑苏千年繁华的著名街道。2024年6月29日,历经两个月提升改造,苏州十全街以全新面貌精彩亮相。改造升级后的十全街集江南古典气韵与时尚潮流风范于一体,处处彰显令人目不暇接、时时幻化让人陶醉迷恋的“网红气质”。一条2004米长的街道周边,集聚了保护修缮一新的园林古宅、文化会馆、居民小院、老字号店铺;增添了精心打造的潮流小店、文创空间、网红书吧、艺术沙龙。它们与粉墙黛瓦、飞檐花窗、砖雕青石等充满姑苏特色的建筑和谐相融,散发出一种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的独特繁华韵味。而在纵贯姑苏古城南北的主干道人民路上,曾经盛极一时的东吴丝织厂、苏经纺织厂、光明丝织厂,都是苏州丝绸产业的重要基地。今天,虽然随着古城“退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丝绸产业逐渐外移。但在“中心+、文化+、数字+”策略的加持下,一个苏州丝绸文化新地标“太湖雪丝绸大厦”在人民路焕新亮相:以“太湖雪”品牌丝绸旗舰店和“姑苏四方”直播网红打卡点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丝绸消费体验;以太湖雪丝绸文化空间展示苏州丝绸业历史变迁;以蚕桑丝绸产业研发中心带动苏州丝绸业提质增效;以“太湖雪丝品生活”直播电商平台的建设联动姑苏丝绸业老字号汇入数字经济浪潮。在这里,人们将体验到姑苏“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繁盛景致。在姑苏古城东侧的葑门横街,这条源起于南宋,繁华于明清的古街道,保留着苏州主城区现存的唯一露天沿街菜场。在葑门横街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完成后,这里修旧如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活态利用,留存露天菜场的烟火气息。这不仅是留住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宝贵生活记忆,重现了一个又一个苏州老字号的百业兴旺发达,更为“繁华姑苏”的精彩画卷续写了崭新篇章。今天,无论是充满创意感的养育巷、中街路“网红街区”,还是祖家桥20号“双塔市集TTD-MARKET”的数字化场景;无论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昆曲、评弹、苏剧快闪,还是虎丘塔、北寺塔、十全街、平江路等重要景观的绚烂灯光秀;无论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卫道观以新国潮商业街区的面貌全新亮相,还是集中展示姑苏精工巧匠作品的苏作馆的开设;无论是鳞次栉比闪亮诱人的“美丽橱窗店招”,还是在净化街巷水道中焕然出新的微景观小绿植……姑苏区不仅在扎实做好古城保护利用和保护创新两篇大课题,更在倾力做好厚植民生福祉的古城保护发展大文章。这才是“宇宙间第一大都会”应有的“大模样”!王蒙在《苏州赋》的结尾处饱含深情地写道:“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发展。苏州是永远的。”这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祝愿。今天,姑苏区以永葆恒心、汇聚恒力的姿态,持续不懈谱写古城保护利用、保护创新、保护发展的示范答卷,为世界也为中华文明留住了苏州文化精髓、复原了苏州历史风貌,发展了苏州繁华胜景。17325905114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朱虹宇环球网173259051149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ddb89ceccd194b3f12f832787be1a94u5.jpg{"email":"zhuhongyu@huanqiu.com","name":"朱虹宇"}
10月26日,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苏州市姑苏区是全国首个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设立保护区的城区,承担着古城保护中先行先试的任务。自2022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设立以来,姑苏区始终坚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指导原则,持续做优做精古城“续、多、新”三篇文章,努力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谱写出姑苏千年古城保护的示范答卷。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是著名作家王蒙在《苏州赋》中对姑苏古城的由衷赞誉。姑苏区是包含19.2平方千米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苏州市核心城区,拥有全国唯一的2500多年城址未变的古城,基本保持着宋代《平江图》中“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平江路、山塘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拙政园、狮子林等8处园林和大运河5个核心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1500余处。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姑苏古城“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深厚底蕴,更是千百代姑苏人民为中华灿烂文明创造的辉煌财富。近年来,姑苏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突出“保护优先”,坚持“活化利用”,尤其是在古建筑“修旧如旧”和“延年益寿”的保护利用方面,充分体现了“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的苏州文化精髓。位于钮家巷的王宅修缮项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要求,保留原真性与建筑特色,尤其是王宅最具江南民居特色的西山墙“边贴”木构架,在这次修缮中被精心保留与精致修复,成为再现古建筑历史文化韵味的生动样本。仅在今年以来,姑苏区完成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项目还包括德邻堂吴宅,悬桥巷钱伯煊故居,丹阳码头一弄2号等。10月26日,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当天,桃花坞美术馆正式开馆,这是围绕唐寅故居文化区再现和延续“千年姑苏城,风雅桃花坞”人文景观的一项重点保护利用项目。同时,位于五卅路的子城片区迎来了“金城新村”的开街,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微更新、微整治的前提下,金城新村的古建老宅得到妥善保护修缮、设施配套和环境品质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在古城中心营造了一个独具姑苏人文神韵的文商旅复合空间。通过不断探索和积极实践,姑苏区在古城保护领域取得了喜人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累计有8项做法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为全国最多;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也是苏州市唯一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的项目;“多目标、多维度和多尺度耦合的苏州古城有机更新城市设计”项目荣获2024年度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卓越规划设计奖”,是姑苏区首次在保护更新类规划项目上获得国际规划学界最高奖项。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运河纵贯,江海联横。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这是真正的苏州人、苏州文史专家林锡旦所描摹的故乡历史繁华景致。他在饱含深情地赞叹“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的同时,更是期许“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的精神。今天,面对繁重的千年古城保护任务,积极践行“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既是再现姑苏繁华的现实课题,也是续写古城辉煌的时代要求。近年来,姑苏区坚持以“争创第一”的精神,着力在古城保护利用的创新举措上“率先探索”,多策并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多方筹措古城保护资金方面,2023年,姑苏区与国开行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利用工程二期项目战略签约,与苏创投合作成立10亿元规模名城保护产业基金,国资国企合作力度持续加大,为古城保护注入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在古城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正式发布《苏州市姑苏区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使姑苏区成为江苏省率先试点建筑师负责制的城区。目前,姑苏区在古城54个街坊实施了社区规划师队伍全覆盖,取得了以“精英建筑师”打造古城保护“精品示范项目”的联动效应。虎丘正山门段环境提升工程、唐寅故居文化区、苏州市方志馆新馆、唐寅祠、按察使署旧址主体等关键点位修缮工程的高质量完成,体现了姑苏古城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在古城保护社会资源整合方面,姑苏区于2023年推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将参与古城保育活化的每个主体都作为“伙伴对象”,构建了“线下”政府主导,以民生和公益为主,鼓励产权人自主保护利用;“线上”搭建发布平台,促进社会多元参与的保护利用新模式。“伙伴计划”发布平台将处于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内,由苏州名城保护集团和姑苏区属国企所持有、且适宜开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作为试点,按照“一宅一策”面向社会发布“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截至2024年10月,“伙伴计划”发布平台累计上线古建老宅69座,吸引社会资本完成活化利用26座,使用方向涵盖文化展陈、非遗体验、开放式酒店、特色餐饮等。其中,潘祖荫故居项目(探花府)首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在现代科技和数字化场景融入古城保护方面,姑苏区以“引潮”和“领潮”姿态,着力塑造古城新貌、时代交错的“古今一同新姑苏”的潮流体验感。由姑苏区倾力打造的“数‘绘’千年古城”项目,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的成果。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今年7月,苏州市以“数智古城在苏州”为主题,启动“古城创新大赛”,聚焦数智场景和古城结合的保护利用创新模式,面向世界广泛征集“古城公共空间”复兴方案,凝练古城数智保护策略和经验,促进古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大赛吸引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学子和一批高水平设计机构的青年设计师踊跃参与。大赛的获奖作品大多选取了苏州古城的街巷、水系、公园作为设计对象,有的以经典名著、非遗文化为灵感,用数智技术赋予古老街区全新生机;有的聚焦潮流商圈,烟火市集,以AI技术为笔,绘出古今交融的活力画卷。今天,众多具有率先示范意义的创新性古城保护利用举措,赋予了姑苏崭新的“吴郡滋生之源”,让“八方生机依存”换上了时代潮流的“繁华新装”。诚宇宙间第一大都会由清代画家徐扬绘制的《姑苏繁华图》,是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齐名的全景式历史画卷。这一“古今第一长卷”中,绘有人物12000余个、桥50余座、店铺200余家、房舍2000余栋,“天堂姑苏”的姹紫嫣红、湖光山色、街巷集市、市井风情,都被全景式地展示在这幅12米长的高头长卷之上。无怪乾隆年间,苏州城被称为“诚宇宙间第一大都会”!今天,千年苏州古城在新时代保护利用和创新发展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正在续写繁华胜景,永驻巨丽风貌。十全街的历史远可追溯到春秋吴国时代,历经宋代的定名缔造,再到清代乾隆“南巡”苏州的加持,使之成为最能体现姑苏千年繁华的著名街道。2024年6月29日,历经两个月提升改造,苏州十全街以全新面貌精彩亮相。改造升级后的十全街集江南古典气韵与时尚潮流风范于一体,处处彰显令人目不暇接、时时幻化让人陶醉迷恋的“网红气质”。一条2004米长的街道周边,集聚了保护修缮一新的园林古宅、文化会馆、居民小院、老字号店铺;增添了精心打造的潮流小店、文创空间、网红书吧、艺术沙龙。它们与粉墙黛瓦、飞檐花窗、砖雕青石等充满姑苏特色的建筑和谐相融,散发出一种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的独特繁华韵味。而在纵贯姑苏古城南北的主干道人民路上,曾经盛极一时的东吴丝织厂、苏经纺织厂、光明丝织厂,都是苏州丝绸产业的重要基地。今天,虽然随着古城“退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丝绸产业逐渐外移。但在“中心+、文化+、数字+”策略的加持下,一个苏州丝绸文化新地标“太湖雪丝绸大厦”在人民路焕新亮相:以“太湖雪”品牌丝绸旗舰店和“姑苏四方”直播网红打卡点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丝绸消费体验;以太湖雪丝绸文化空间展示苏州丝绸业历史变迁;以蚕桑丝绸产业研发中心带动苏州丝绸业提质增效;以“太湖雪丝品生活”直播电商平台的建设联动姑苏丝绸业老字号汇入数字经济浪潮。在这里,人们将体验到姑苏“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繁盛景致。在姑苏古城东侧的葑门横街,这条源起于南宋,繁华于明清的古街道,保留着苏州主城区现存的唯一露天沿街菜场。在葑门横街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完成后,这里修旧如旧,保留原有街巷肌理;活态利用,留存露天菜场的烟火气息。这不仅是留住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宝贵生活记忆,重现了一个又一个苏州老字号的百业兴旺发达,更为“繁华姑苏”的精彩画卷续写了崭新篇章。今天,无论是充满创意感的养育巷、中街路“网红街区”,还是祖家桥20号“双塔市集TTD-MARKET”的数字化场景;无论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昆曲、评弹、苏剧快闪,还是虎丘塔、北寺塔、十全街、平江路等重要景观的绚烂灯光秀;无论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卫道观以新国潮商业街区的面貌全新亮相,还是集中展示姑苏精工巧匠作品的苏作馆的开设;无论是鳞次栉比闪亮诱人的“美丽橱窗店招”,还是在净化街巷水道中焕然出新的微景观小绿植……姑苏区不仅在扎实做好古城保护利用和保护创新两篇大课题,更在倾力做好厚植民生福祉的古城保护发展大文章。这才是“宇宙间第一大都会”应有的“大模样”!王蒙在《苏州赋》的结尾处饱含深情地写道:“苏州保留下来了,苏州复原了,苏州在发展。苏州是永远的。”这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祝愿。今天,姑苏区以永葆恒心、汇聚恒力的姿态,持续不懈谱写古城保护利用、保护创新、保护发展的示范答卷,为世界也为中华文明留住了苏州文化精髓、复原了苏州历史风貌,发展了苏州繁华胜景。